受一众大专麻雀友期待的「香港大专联校麻雀大赛」,即将于暑假期间举行!早前于该麻雀大赛的Facebook专页上,曾发起投票,让一众网友选择除香港牌外,在大赛中第二想打的牌种,表明尊重民意,又令赛事不局限于本地牌。最后日本麻雀高票当选,大赛暂定会打此两款牌,而其他赛制、奖品等,则于现阶段无可奉告。虽然可公布详情不多,但仍吸引无数人留言及tag身边麻雀发烧友,磨拳擦掌準备出战。


筹办「香港大专联校麻雀大赛」的主席吕卓仁(吕仁),亦同时是中文大学「麻雀研究学会」的会长。学会于去年成立,今年是第一届,早前已在中大举办过校内麻雀比赛。有见反应热烈,同学又玩得开心,吕仁便萌生了联校麻雀大赛的念头。

为大专联校打麻雀开创先河,彷彿是标奇立异,麻雀大赛的专页或多或少都收到网民的批评及攻击。「说我们有书不好好读,是废青,只懂打牌赌钱。」不明白的大有人在。吕仁说只要能坚守推广麻雀竞技的本份,并同时做好自己,让时间证明,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等于荒废学业。「好像有人爱在闲余时间做运动、下棋、打机,我们不过是选择了打牌。」

其实「挂住打牌唔读书」就如同「挂住上庄(筹办学生会)唔读书」的迷思一样,难以有绝对的答案。当初记者读大学时,身边上庄又读书好的人比比皆是,全视乎怎样有效分配时间。就像主席吕仁自己,就手抓「几条A」。

麻雀被称得上为国粹,背后自有一套博大精深的学问。筹办麻雀大赛是希望让同学们能够一起玩之余,有所学习「打牌讲转数、讲记忆、讲耐性。打得精的,一副牌144只麻雀,你都要记得。而且不单要顾自己,还要顾住别人。要想想自己可以叫『几飞』,又要掌握另外三家的动向,打出一只最合适、又不会出铳的牌。宁弃莫出铳嘛。」吕仁对打麻雀的一套哲理。

其实打麻雀对人生处事,真的一环扣一环,「由牌品的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,输了牌会发烂渣的,脾气通常都好不到哪里。」牌品可以锻练出来,愈烂的牌就愈要畀心机打,从而训练逆境对抗能力。「我自己脾气本来都不是特别好。不过牌打多了,渐渐学懂怎样能把牌局处理得更好。」后生一代经常被批评欠缺耐性,打牌可以收敛脾气,又可以一班朋友聚聚,何乐而不为呢?

打牌时,大家通常都会「赌番两手」增加刺激性和投入感,令麻雀与赌钱挂鈎,蒙上「不正当」的阴影。吕仁就认为「麻雀并不止于赌博,我们打牌时从不赌钱,主要着重于研究麻雀的章法,输赢就用分数来计算。」

最后,来到大家关注的问题:到底毕业生能不能参赛?「收到很多inbox询问,有没有老鬼队?很多毕业生都想『玩埋一份』,但这项比赛实在难以涵盖太多人,毕业生的参赛亦会令我们离开了『大专联校』的原意,所以暂时只会开放予现役大专生参与。」可惜呀,怎幺读书时期就没有麻雀大赛呢?

【香港大专联校麻雀大赛】
Facebook:香港大专联校麻雀大赛 Hong Kong Joint University Mahjong Championship